9月已至,各位准大学生们陆续迈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,开学季一直是校园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,而开学季又是大一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。可谓大一新生是最单纯的,又是最好骗的。
为了让大学新生能平平安安上学,我们梳理了电信诈骗、上门推销、代交学费、兼职陷阱等常见的校园被骗案例,总结了经验教训,来为新生们支招。
大三学生小李刚上大学时,母亲送他来学校,在学校门口,三个戴着“新生接待人员”胸牌的男孩问他是不是来报到的,并问他是哪个院系,毫不设防的小李和母亲如实相告。
其中一个男孩说,宿舍楼和院系的新生登记处离得比较远,拿着行李去不方便,就让另外两人在校门口看管皮箱,他则带小李他们去登记。小李和母亲高兴地跟着男孩去院系门口登记,还一会儿,男孩说想上厕所,可小李和母亲等了很久,都没见男孩回来,小李进厕所一看,人早没了。小李和母亲回到学校门口,行李已不见踪影。
新生人生地不熟,骗子就在车站、学校门口冒充接待人员,“热情”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,再调虎离山,借机偷走行李。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,物品不要轻易离身,以免上当受骗。
去年,小王一个人来报到。在火车站外,他找到了学校的迎新接待点,乘上学校迎新专车。刚上车,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子主动搭讪,自称是学校学生会的成员。到校后,该男子热情地陪他手续。交费时,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,该男子说,自己和收费老师认识,可以加塞,让小王在门外看管行李,由他代为交费。小王就把5000元学费交给他,结果该男子一去再也没露面。
刚入学时,新生相互不认识,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,装扮成新生或老乡和学生套近乎,骗取信任,并乘机盗走学生的财物。对陌生人,应想办法确认其身份,离开宿舍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,或者锁上存放起来。
去年9月初的一天,小雪在宿舍里。一名20多岁的女子拎着两个大袋子来到宿舍,自称是某文具产品代理商,毕业于该校市场营销专业,考虑到大学生挣钱难,特意为学妹们创造勤工俭学机会,在聘用该产品的学生代理。在她的动员下,3名女生花600多元从她手中进货。对方走后,女生才发现留下的东西都是假货。
上门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。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,上当者往往以外地初来乍到者居多。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,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。
新生小杨在校园内看见兼职广告上说,可免费提供兼职服务平台,小杨便去应聘。对方口头上答应为他找个轻松又能赚钱的兼职,提出要他交纳几百元押金,合同解除后那些押金会退还。小杨交了50元报名费及200元保证金,对方让他等候通知。半个月过去了,小杨再去打听,已人去楼空。
学生想利用课余做兼职,应聘时一定要查看对方资质,应聘过程中遇到索要身份证、交押金保证金者,立即转身走人。按照国家规定,用人单位不应收取任何费用,凡有收费都视作违法。
刚开学,会有很多学长学姐来寝室推销英语报纸、各种杂志,基本你交钱了,说每月一期,很多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其实,说实话,这东西基本没有人看,如果你的确真想学,可以寝室几个人合起来订一份就够了。
同样,会有各种人上门推销电话卡、充值卡的,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,很多时候没有售后保证,或者本来就是骗,办卡到学校正规的营业厅办理,当然开学营业厅也会在学校摆帐篷设点销售,这个也没有问题,总之上门的个人就得小心了。
骗术特点: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,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。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、生活费等理由,骗取银行卡密码。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,让学生提供卡号、密码。
防范措施: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,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,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。
下面这100条锦囊妙计,建议新生或者家长都可以看看和收藏,在火车上,军训途中,就寝前,不开心的时候……说不定会帮助到你!